11月6日,第十八届海峡两岸(三明)林业博览会举办,半山村半山湾品牌应邀亮相。
聚民智,汇民力19日下午,三明市三元区六路社区会议室里,社区干部与城投广场小区居民代表、物业公司负责人陆续就座,一场有关小区活动空间拓展的讨论就此展开。活动设施的设置不能简单一设了之。
此时,居民代表张锡明进一步提出意见,要考虑老年人的年龄特点,将方便实用想在前头。依托政企直通车平台收集梳理企业发展难点问题,建立全市规上企业生产运行问题、资金需求、增资扩产项目困难三张清单。为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,三明市工信局建立起一整套机制。同时,开展跨境立案+代理见证、异步庭审等诉讼服务,实现隔空+错时无缝对接。异步审理平台是破解时空障碍的一个探索。
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侨乡枫桥新机制,实现小事不出村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断档。城投广场小区目前入驻居民超过1500户。我们从人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中,选取肿瘤、心脑血管、呼吸、代谢、生殖医学以及老年医学6类高发病率疾病,由瑞金医院和三明市医疗机构共同对患者进行诊疗和管理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说。据了解,沪明对口合作开展以来,瑞金医院、仁济医院等21家上海医疗卫生单位与三明市30家医疗卫生单位签约合作,24名上海专家与121名三明医师结对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3家医院在三明设立名医工作室作为一名养路人,每天看到车辆在干净整洁的路面上平安出行,我觉得很自豪。发现安全隐患或设施损坏等情况,还要第一时间上报,及时解决。
一有时间,李政就向父亲和同事讨教,不断提升专业技能。55岁的李耀春是尤溪县坂面镇正山公路站职工,这个春节,他像往年一样,精心呵护着养护路段,为群众平安出行保驾护航。
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。李政曾在部队服役5年,多次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等荣誉。李政主要负责管养雍口水电站至尤溪口路段,全长25公里。令李耀春欣慰的是,今年1月,儿子李政加入了尤溪县西滨镇公路站,也成为一名养路工人。
春节期间,李政增加了巡路的频率,每天早上8点出发,平均每天巡3次路,一次要花两个多小时。正月初三上午,李耀春正驾驶养护车在坂面镇正山村附近巡路,收到了站里发来的任务,他立即开始沿路查看泄水孔的情况。春运期间,44公里的责任路段,他每天都要往返巡查,及时清理路面、道路两侧水沟及防撞墙内侧的垃圾,修剪沿路遮挡行车视线的树枝等。省道215线闽湖路段,边坡陡峭,急弯较多,恶劣天气易塌方,晴天落石也多,容易出事故,这段路我会多巡几次,及时清理落石。
尤溪口镇是国家3A级景区,不少游客出行都要走这条路,大小车辆川流不息。在李政的工装口袋里,随身携带着本子和笔,上面记录着各种养路技巧和注意事项。
耳濡目染中,公路情早已在他心中种下,他也想从事养路工作。今年是他首次春节值班。
一直以来,李耀春把父亲当成榜样,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能,曾5次被三明市公路局尤溪分局评为先进个人。巡路时要特别注意水泥挡墙泄水孔是否堵塞。李耀春主要负责管养省道215线和坂梅线,两段路总里程44公里。人在路上,路在心上。东南网2月18日报道(福建日报记者 龙友情 通讯员 王琨 吴文欣)我干养路工作35年,今年底就要退休了,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春运岗。我父亲在世时也是一名养路工人,他还是三明市劳模呢。
在李政的印象里,父亲总是早出晚归,十分忙碌。春运期间,国省干线车流量大,养护任务也比平常更加繁重
现代文艺下乡扎根乡土的传统文艺进了城,承载着新思想、新风尚的现代文艺下了乡。决赛前,18个乡镇各自进行预赛。
大田县作家协会主席连占斗介绍,为了征集到生动的文学作品,在每届音舞诗会前,三明市作协和大田县作协会组织两地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到乡村采风,挖掘当地文化内涵。大田县美术协会秘书长叶善俊介绍,去年以来,大田县美术协会共组织了40多场乡村写生活动、3场大型乡村写生作品展,每次展出持续3个月,在各乡镇流动展出。
戏曲进城,其他传统文艺也要进。戏剧民俗进城3日下午,大田县闽中戏曲文化园里锣鼓声、喝彩声阵阵响起,200多把椅子坐满了,空地上还站着不少人。大田县文化馆馆长连福石介绍。(本报记者 马丹凤 通讯员 连小慧)。
利用流动舞台车,大田县文化馆把《彩礼风波》《嫁女》等结合新时代特点创作的现代剧送进一个个山村,将新风尚、新文明传播给百姓。有时,相邻的几个乡村会联合出演,睦邻友好之情进一步加深。
村晚节目丰富多彩,民俗活动、非遗项目等表演层出不穷。不久前,大田举办首届山歌大赛。
梅仙镇党委宣传委员周善智说,这已经是他们举办的第四届村晚,村民的兴致一年高过一年,今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提前回来,就为了能好好排练。周周有活动,月月有演出,让传统文化走进城区,走近群众。
在每三年举办一次的民俗会展上,大田特色非遗板凳龙、红曲制作工艺等特色文化工艺相继展出,让市民亲身接触传统工艺,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。正月初三晚上7点,大田县梅仙镇新楼广场上,村民自己的春晚开演。街舞、山歌、演讲、传统乐器演奏当地村两委干部、外出乡贤、返乡大学生、幼儿园及中小学师生和其他镇内文艺爱好者贡献了26个节目。周周有戏看汇演期间,大戏连唱19天。
音舞诗会接地气,把当地的特色农业、文化,用文学、音乐、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。据了解,去年,大田县在乡镇文化站、村级文化活动室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,举办乡村村晚80余场,利用流动舞台车、图书配送车为乡镇群众带去表演50余场,组织舞动岩城舞蹈团开展文化下乡服务活动100余场。
去年以来,大田县共举办大型文艺活动30场,利用闽中戏曲文化园举办文化活动460余场次,组织了特色活动120余场。县城里的居民想看戏,19个民间剧团把传统戏曲送进城。
早在2004年,大田县政府就开始倡导四季村晚活动,鼓励村民自发编排节目上台表演。决赛时,来自各乡镇的选手3人为一组,随机分成54组,用大田方言即兴对歌,赛场气氛热烈。
© 1996 - 2019 断烂朝报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
地址:水佐营